您的当前位置:首 页 >> 互动你我 >> 热门话题

今日话题 我要发表新话题

“人工智能”引失业?几人欢喜几人愁
作者:黄岚 日期:2017-01-09

 

  不久前,日本第一起通过AI(人工智能)抢救病人的案例在业内引起不少轰动;日前,神秘AI“Master”连续击败50名顶尖围棋棋手的消息,再度震惊棋坛。毫无疑问,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热点,在未来,人类会因为机器人的存在而失业吗?不少人对此表示忧心忡忡。或许,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未来,我们更需要关心和探讨的是,如何和人工智能“和平共处”?

  人工智能迅速确诊 完败经验丰富的医生

  在电影《超能陆战队》中为我们所熟悉的萌货“大白”不过是一个虚构,由日本研究机构开发的类似生活助手照护机器人Robear和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“助理医生”机器人沃森,也不过是人工智能进入医疗领域的“试水”。不久前,在日本报道的第一起通过AI (人工智能) 抢救病人的案例中,人工智能完败一群经验丰富的人类医生,正确确诊了一位女性患者的罕见白血病种类。厉害的是,这位“医生”仅花了10分钟时间,就比对了患者的基因信息和2000万份临床肿瘤学研究,然后完成了性命攸关的确诊。

  当今时代,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鼓吹人工智能,包括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——数据驱动型医学。这项科学始于人类基因计划,希望通过收集全球各国人的DNA来识辨人体所有的基因,并绘制图谱。人们设计出先进的算法,让它们自己在不断的探索循环中学习提高,仅花几分钟就可以帮我们从数以亿计的记录中筛选出答案。

  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,大多集中于后端数据分析上,比如“IBM Watson”大数据分析程序。一般来讲,医疗的历史数据通常有比较好的标注,而图像识别技术上的突破正好可以用来看各种医疗片子。然而众所周知,但凡程序都会存在程序错误(俗称“bugs”)的风险,尤其在医疗领域,程序故障的后果可大可小。另一方面,网络攻击及望文生义导致误解指令的风险,也令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在医疗领域站稳脚跟。关于人工智能,医疗机构对此有两种看法:“不错的助手”以及“华而不实的玩具”。没错,利用与智能手机同步的设备,你可以实时监控心跳速率、日行距离、消耗掉的卡路里等,感觉就像携带了一位私人医生。然而到了真正生死攸关的时刻,却没有人愿意将生命交给机器人来拯救,因为医学是最以人为本的职业,医院绝不可能只让一个AI来负责攸关病人生死的决定,比如是否关闭生命支持系统。

  “看不见的AI技术” 三五年内或被普及

  无人驾驶汽车、无人机投递包裹,在你的印象中,人工智能是否只是“给科技精英用的”或“只解决亿万美元级的大问题”的高科技?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翰告诉记者,人工智能技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,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互联网所使用的“网络视频色情信息的智能监控”。目前,网络视频直播成为潮流,如何规范这种运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时监控视频。监管部门可以在视频流量通过的IDC机房中布控色情信息智能检测软件,当有不法信息出现时及时报警处理。“AI技术”可以协助规范网络视频的传播,着实帮了监管部门的大忙。

 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中呈“自动化、个性化、大数据”的发展趋势,在三五年内,一些已经崭露头角的人工智能技术会逐渐成熟,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及普及。例如人脸识别技术,会从目前的门禁应用到未来生活的刷脸消费、考场身份验证等。而智能问答系统,也会被广泛应用于求医问诊、业务办理、求学咨询和个性化定制等。另外,黄翰教授也提到,在不远的未来,可以通过电视机顶盒收集人们的收视和上网行为,“有线电视精准推荐技术”还能分析出用户的个性化喜好和习惯,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和产品推荐。

  “电子化产品起到沟通现实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桥梁,而智能家居的使用数据将被存储并通过网络与信息世界进行关联,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的移动网络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工作,电器也可以跟人们的使用习惯形成最优的使用效果。”黄翰教授说,“另一方面,在工作模式上,机械劳作、简单逻辑等工作将逐渐会被机器人或者计算机程序所代替,人更多的是从事非结构性思维的工作。”

  未来哪些职业

  将被AI冲击?

  在2016年年初时,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还是一件“新鲜事物”,发展至今,美联社、华盛顿邮报、新华社等机构都开始让机器人写新闻,无论在信源捕获、视频和文字转化以及智能分发,人工智能都存在不少优势。Jerry Kaplan曾在《人工智能时代》一书中有过这样一个预言:大批蓝领将被机器人取代而失业,而大批白领则将被另一种看不见的机器人取代而失业。

  对此,黄翰教授表示,不管是机器人还是计算机程序,目前的“AI技术”都需要明确的逻辑作为运行的基础。说到对就业市场的影响,人工智能对人工成本大且“智能”逻辑清晰的行业冲击较大。他表示,在未来,一部分人会因为人工智能而陷入“就业”危机。此外,还有以下职业有被AI占据的可能性:

  商务旅行报价员:月薪1~2万,报价员需要阅读多家航空公司、客运公司的报价单,花费数小时甚至多天为客户指定最优的商务出行计划。“AI技术”可以让计算机快速读取和分析海量的报价单,秒出最优的出行计划。“AI技术”比人速度快、准确率高而且不会“累”。

  滤波器参数调试员:月薪1~2万,调式员通过观察滤波器矢量网的数据,通过机械方式调试参数,得到符合信号曲线要求的结果。“AI技术”可以让计算机快速读取矢量网数据,并智能搜索出最佳的参数组合,在秒级时间内完成调试员数小时或者十数小时的工作效果。

  数据统计分析员:月薪2~3万,会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是不少研究人员引以为傲的本领;然而,当我们以计算机Web服务的方式实现了统计分析后,很多不会统计分析的用户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这项“AI服务”获得统计分析的结果。用户不仅不需要花费金钱聘请专业人士做统计分析,连购买统计软件的费用都可以省下来。

  软件测试员:月薪1.5~2万,计算机程序可以自动产生大量的软件测试用例,并且自动汇报软件测试的反馈结果。这个工作效率比起目前人工测试要高很多,“AI软件测试技术”会让越来越多的软件测试人员下岗。

  解铃还需系铃人 和平共处是王道

  去年年底,美国知名人工智能专家、连续创业者、斯坦福大学教授杰瑞·卡普兰在北京一场“媒体高峰论坛”上,发表了题为《人工智能与媒体产业:影响与未来》的主旨演讲,对于热闻“IBM Watson能帮助医护人员诊断病人病情”,卡普兰表示,“Watson代替不了医生”,它的自动化只是让一些医疗任务开展起来更容易。卡普兰说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新科技出现,事实上你会面临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,所以人工智能并不是最大的挑战,也不是唯一的挑战。

 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“人人自危”的年代,不可否认,部分夸大人工智能优势的报道确实存在一定的“泡沫”。黄翰教授举例,1997年下国际象棋的深蓝计算机,2016年下围棋的AlphaGo人工智能程序,被有些人夸大为具备人类的棋艺思维,甚至是超越人类智商的机器。其实,它们本质上都是对弈策略的搜索程序,AlphaGo相对深蓝取得的进展,并非机器具备了更高的智商,更多是因为设备计算能力的极大提升。

  又如许多的智能穿戴设备,有些广告夸大了其对人体的作用。这些穿戴电子设备本质上主要是依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心跳、步频和血压等数据。这些数据要形成对人体健康有价值的信息,还有待相关专业人士的论证。“人工智能来源于人类的逻辑,其弊端从根源上还是来源于其开发者的设计缺陷或者实施失误。”

  人工智能看起来能有很光明的未来,面对这样的未来,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有些焦虑。黄翰教授告诉记者,无需焦虑,解铃还需系铃人。“人工智能毕竟只是现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,更多是一种辅助技术,工作效率可以靠人工智能来提升,工作质量还是要靠人来保证。人工智能产品需要行业技术标准和安全实施标准来规范其作用,避免此类产品出现故障从而带来不必要损失。”(广州日报)

 

我有话说(评论)

评  论:
验证码:   

大家说什么(评论)

热门话题

更多精彩话题>>